网站导航:首页->党的建设->院所动态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09-08-12
  2009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省“五大一强”的建设目标,落实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新要求,以推动畜牧科技进步为己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项目概况
  畜牧分院2009年上半年共申报项目39项,成功立项7项,其中转基因专项2项、财政专项1项、畜牧局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农业部秸秆养畜专项1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项,合同经费574万。结题验收项目2项,登记成果2项,申报专利1项。发表论文23篇。
二、在研项目进展情况
(一)岗位专家项目
  1、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
  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对主要任务进行了分解,重点对2009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建立了耐盐碱牧草种质材料筛选圃,正在进行耐盐碱抗逆牧草种质材料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评价。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大安市的耐盐碱牧草品种筛选与选育试验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情况的调研与实地考察, 决定将试验基地选在了具有典型盐碱化草地代表性的大安市姜家甸草场内,并与该草场的主管部门大安市草原管理站草签了用到合同,对试验基地建设进行了初步设计。
  2、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
  完成了2008年度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的产业调研。参加了体系启动会议。列入体系专家组成员。与查干花种畜场共同组织完成一次技术培训。协同体系育种研究室完成一次种羊生产性能抽测。
  3、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
  完成了岗位专家与试验站对接,在松原市查干花种畜场召开了首期技术培训班,对体系以后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二) 科技支撑项目
  1、东北寒温带地区抗寒、耐盐碱牧草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
  召开2009年课题工作会议,部署来自8家单位的课题工作任务,开展了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耐盐碱、抗寒、优质、高产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材料挖掘与创制研究,选育碱茅、苜蓿、羊草、无忙雀麦和高燕麦草等牧草新品系。正在进行苜蓿、羊草、碱茅等牧草良种的种子快繁关键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2、养牛研究有四个科技支撑项目:优质肉牛杂种优势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草原红牛高效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地方特色肉牛新品系选育、优质肉牛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组建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群和基础群,对杂交牛后代的初生犊牛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对东北地区肉牛存栏、种牛场、屠宰加工场、规模化饲养户的相关数据的进行了调查整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候选基因进行了诊断。开展了导入红安格斯牛血的方式培育肉用草原红牛新品系的研究。对含有1/2红安格斯牛血的草原红牛的体重、体尺进行了跟踪测定。
  3、松辽黑猪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建立了松辽黑猪育种核心群,选育出新品种0世代公猪,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正在收集发掘抗逆基因的材料。分析了松辽黑猪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影响精子授精能力的因素。
  4、吉林超细毛羊品种选育。
  完成了本年度接羔和羔羊培育工作。完成了种羊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完成了剪毛、采集毛样、补充羊号工作。
  5、种养一体化循环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筛选高活性乳酸菌株6个,为制备复合微贮专用发酵剂做预试工作。从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腐物及农科院饲养场的畜粪和土样中分离到2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高的菌株B1和F1,经初步鉴定,其分别为纤维单孢菌属(Cellulomonas)和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混合菌株摇床培养8d时滤纸纤维素失重率分别达到55.6%。且将其制成高纤维素酶活的固体曲,为今后快速纤维素的固态发酵生产和混合发酵降解纤维素废弃物提供了保障。用来制作微贮发酵剂,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2株;该高效菌种的筛选,为今后快速纤维素的固态发酵生产和混合发酵降解纤维素废弃物提供了保障,将解决制约秸秆饲料利用率低的瓶颈问题。
(三)转基因专项
  羊、猪、牛的转基因细胞系已基本建立,正在进行后续的筛选工作。羊的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体系也已基本建立,成熟率可达到80%。目前正准备开展大实验。
除以上重点项目之外,其它项目也都依据合同要求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三、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为了保证转基因项目的顺利进行,投资50万元建立了试验羊场,面积2公顷,改建羊舍3栋,建筑面积达800m2,新建胚胎移植手术室,并购置了鼓风干燥箱、超声波清洗机、高压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设备。
  肉羊在双辽实验基地组建双辽市卧虎镇大富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存栏量1000余只,场区面积5公顷,饲料地10公顷。
  养猪研究室投资30万元建设标准化猪舍1栋,猪舍主体框架已经建设完毕,正在引进内部配套设备。东北种猪测定站人工授精实验室购进了三重蒸馏水机、17度冰箱。
  新建牛舍一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进荷兰产便携式B超仪一台,价值20万元。
  草地与牧草实验室新购置一台气相色谱仪,正在组建分子实验室。
  营养所利用西班牙贷款项目,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各一台。
四、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博士3人,科研助手1人,在职培养博士2名,硕士3名,联合培养研究生8名。
五、科技合作情况
  与甘肃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吉林大学、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延边和龙市政府、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榆树市科技局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保种等项目6项,分别开展牛、羊、猪、草、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与吉林华展生物公司,吉林公主岭市吉丰秸秆饲料有限公司,吉林富华牧业公司、辽宁朝阳市肉羊实验站、双辽市畜牧兽医局、吉林省光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原长春市)福源牧业有限公司、梅河口市万家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金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指导。
六、学术交流情况
  举办了为期3天的吉林省2009养猪技术峰会,参会人数为150人。
徐安凯、张树敏等6人次分别参加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议、全球猪业论坛暨2009(第七届)中国猪业发展大会等学术会议、中国草学会饲草生产委员会工作会议等会议。
七、服务“三农”情况
  结合总院开展的科技推广年活动,共建立示范户、联系户34个,采取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术讲座培训、发放科普图书等形式的服务活动。分别对牛、羊、猪、禽的饲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牧草栽培技术、饲料配制等技术进行了23次培训,受训人数达3000,发放宣传册1500余册,光碟30个,收到了农户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长春电视台希望田野栏目中,制做肉羊选种注意事项及肉羊前景介绍节目一期,于5月份播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人次参加了吉林省科技活动周暨振兴东北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长白山行活动,期间分别在白山市的江源、靖宇、抚松等县市,进行了现场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200册。活动结束专家同时被聘为白山市农业经济顾问并颁发证书。
八、下班年工作计划
  1、继续强化科研管理,抓好重点科研项目
  继续加强岗位科学家项目、科技支撑项目、863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在院2009年工作计划平台建设方面,提到分院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能量代谢实验室建设。分院科技平台建设2009年按院里要求结合分院实际做以下工作:
  ⑴ 动物转基因实验室建设和完善,提高其装备水平和实验现场和手术室建设完善。
  ⑵ 动物能量代谢实验室力争环境改善同时,牛的大型代谢室建设,需要经费数额较大,正在积极争取。
  ⑶ 牛测定舍建设完成,结合省牛测定中心建设,完成测定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
  ⑷ 牧草综合实验室扩充到分子研究水平。
目前已花费20万元组建了牧草分子实验室,购买了14台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实验试剂药品。
  3、完善畜牧分院的管理机制
  要根据分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分院在科研管理及后勤方面的一些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及管理机制,比如项目的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的申报、执行、验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制度等。
  4、强化三所的职能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  联系电话:0434-6282018  Email:xmfy@cjaas.com
系统制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

吉ICP备05008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