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首页->党的建设->院所动态
省科技厅项目“利用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肉羊、牛新品系群的研究”顺利通过鉴定
时间:2010-07-14
  2010年6月10日,吉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彩宇宾馆三楼会议室对我院与吉林大学共同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利用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肉羊、牛新品系群的研究”进行了会议鉴定。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农村处付大冶、付帅,鉴定委员会专家金宁一、姜怀志、马丽娟、金一、金亨吉、付殿国、王利民等人出席了会议。院科研处副处长张茂君、畜牧分院副院长牟忠生,课题组组长金海国、张嘉保及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查了全部技术资料,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
  “利用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肉羊、牛新品系群的研究” 项目是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在2006-2009年的项目实施期间,建立了肉羊经济性状基因诊断平台,确定了外源激素诱导同期发情进行生殖调控的技术规程;建立了高产(多胎)优质肉用绵羊新品系群,核心基础母羊350只,并在双辽、乾安等县市建立了肉羊品种选育基地,形成了选育规程规范;在双辽、长岭、乾安等示范县进行推广改良当地品种,新增直接效益52万元,带动项目区500户农民养殖多胎肉用绵羊新品系,年出栏5万只,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30万元。项目应用外貌评定、BPI、肌肉度评分、BULP等方法进行种公牛和后备牛的综合评定,建立了肉种牛遗传评定平台,并应用于种公牛的更新与淘汰实践中;以GH、GHR、CAPN1等影响生长发育、屠宰和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建立了种用性状分子诊断平台;选择6种候选基因,分析其对精液产量、鲜精和冻精品质及耐冻性能的相关关系,用于早期分子标记选种,提供分子标记验证公牛;系统研究了日粮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对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营养因子对牛热应激蛋白的调控,可有效在高温季节维持种公牛的生产能力;建立了对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进行超数排卵的处理程序,改进了饲养管理和精液冷冻工艺,累计生产优良冻精421万剂;利用MSTN基因的SSCP和高通量基因组扫描技术,在加系西门塔尔种牛群中检出了双肌基因牛,进行了选种选配。使用双肌基因公牛精液,与本地黄牛杂交,获双肌牛类型群110头。
  项目组织管理规范,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研究技术路线合理,手段先进,资料齐全,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各项内容,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畜牧分院 曹阳)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  联系电话:0434-6282018  Email:xmfy@cjaas.com
系统制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

吉ICP备05008911号